[请登录] [免费注册] [使用QQ登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为人保险者莫走险路

  

   金庸笔下的主角命都比较好,不是机缘巧合得到了人人梦寐以求的“天书”,就是获得世外高人的垂青,倾囊相授甚至是倾命相授,即使得了怪病、绝症的,也往往能化险为夷、因祸得福,反正最后都能练得一身的绝世武功,年纪轻轻就扬名天下。看得出来,每每写到此处,金老侠客总是欣欣然不忍辍笔;“金丝”们每每读到此处,亦熏熏然如饮佳酿,不忍辍口。

  中国人喜欢走捷径的劲头儿,由此可见一斑。不但当官、读书、讨生活,往往梦想寻得终南捷径;即便化外的和尚,念经、敬佛、敲木鱼,也时时希望一朝顿悟,鸡犬升天。但造化弄人,历史经验却又屡屡证明,在这个世界上,少有捷径。可是古往今来,抱定“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心气儿,满世界搜寻捷径的,真如过江之鲫。其结果,往往闯来的是一条险路、死路。而少数依着聚沙成塔、循序渐进“笨方法”的做事者,倒往往能够迎来豁然开朗的一片新天地。

  喜欢走捷径的,在当下保险业里也是大有人在。虽然按照官方教科书上的理论,保险业是风险保障的提供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阀,安全性的是其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石。但是,这些为别人、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的人,一旦在现实中运作起企业来,本本儿上的条条框框就马上抛到九霄云外去,个个儿喜欢剑走偏锋。而剑走偏锋,虽或能赢得一时的快意,但也往往给企业、行业发展埋下“地雷”。

  就以保险业的“投连险疯狂”为例,其发病已非首次了,每当资本市场火爆起来后,总有些人看别人挣钱眼红,耐不住寂寞,也急吼吼地闯去捞一把,而忘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正是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时候,在某“新贵”公司的投连新品发布会上,就新产品的风险问题,公司某高管自信满满地说,“这个产品的风险,我们可以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上。当投保人股票账户的风险足够大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其投资资金随时转入其他高收益的、安全的账户;当证券市场走好的时候,我们又可以随时把资金转回来。这样,我们不但替投保人有效控制了资金风险,而且还能使其获得超出预期的收益。”

  理论上,该高管的算盘确实拨弄得无懈可击,投保人大可放心购买,然后回家睡大觉,等着数钱。但高管们却没有告诉投保人,按动账户划转触发键的那只手到底是从哪个皮袄袖筒里伸出来的。

  现实是巴菲特并未满天飞。但历史的吊诡之处即在于,明明殷鉴不远,可总有后来人相信自己偏能跳出规律,一伸指天画地的胸襟。随着一些大卖投连险的公司保费规模、市场排名的突飞猛进,不但这些公司的信心膨胀,而且也裹胁一些“好孩子”加入到抢夺市场份额的“闹剧”中。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招商信诺人寿保险。名副其实的“小不点儿”,今年前三季度的保费规模尚不足6亿元。但公司对保险本职的专注,使其发展质量、偿付能力堪比任何一个大公司。其不求规模、深耕细作的作风,也赢得了整个行业的尊重。

  再比如新华保险。在许多著名的聪明人纷纷加大投连险等产品的开发、营销力度的大环境下,面对市场诱惑,新华保险倒颇有些“入定老僧”的风范,在市场排名、市场规模、知名度等指标被超越的情况下,仍坚守既有的发展策略,稳扎稳打,即使其间爆发了震动一时的“关国亮事件”,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未因此发生漂移。到今年9月份,在失去2年又8个月后,新华保险重回寿险市场“老四”的位置(距“老三”不过仅有10亿之遥)。而此时,当年的明星们正在为当年的冒进而痛调结构、狠抓风险。

  规律终归要发挥作用。事实再一次证明,做企业、做事业,来不得半点取巧之心。尤其作为社会经济“安全阀”的保险业,更不能心存侥幸,履危涉险,拿别人的钱练自己的手。当投保人、被保险人都觉得不踏实的时候,整个行业“做强做大”就成了一句空话。虽然从目前情况看,保险业调结构、控风险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为了保证行业不接二连三地掉进同一个泥淖,显然还需要推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应对措施。

咨询提问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咨询反馈 进入详细反馈页>>
关于钰弘博 - 联系方式 - 合作机会 - 网站地图 - 官方微博 - 企业平台
Copyright ? 2004-2012 51Train.Com.CN 广州钰弘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79259-1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