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保监发〔2005〕95号
关于印发《河南省县域保险分类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级保险分公司: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县域保险发展步伐,探索县域保险发展规律,创新经营思路,近期我局在征求辖内部分公司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县域保险分类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总体上明确了我省县域保险的分类方法和指导原则。现印发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吃透精神。对县域保险进行分类指导是贯彻落实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和河南保监局欧伟副局长关于加快县域保险发展指示精神的一项具体措施,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我省县域保险发展步伐、突出河南县域保险发展特色的一项重大举措。各公司务必从思想上对指导意见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吃透文件精神,把握意见内涵,科学准确的对本公司县域保险机构进行分类指导。
二、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请各公司原则上按照我局确定的分类方法,对本公司设立在县域的保险机构进行分类,并区别情况跟进制定不同的分类指导措施。在不违背指导意见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各公司具体的分类方法和指导原则可以紧密结合本公司县域保险发展的实际,进一步突出科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三、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对县域保险进行分类指导是我局探索县域保险发展规律、促进县域保险加快发展的一项工作创新,客观上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因此请各公司在总结发展县域保险新鲜经验或典型做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对分类指导意见的修改建议,通过不断补充和完善,引导河南县域保险市场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对本指导意见的学习及贯彻落实情况,请各公司近期以书面形式上报我局。
二○○五年八月十九日
河南省县域保险分类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吴定富主席关于发展县域保险系列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河南省县域保险发展实际,全面把握县域保险发展规律,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突出河南县域保险发展特色,勇于改革、锐意创新,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努力探索一条河南县域保险发展壮大之路。
二、分类目的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于受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居民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省各县县域保险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一刀切”、照抄照搬的县域保险发展模式难以适应保险业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从促进河南县域保险业加快发展、规范发展、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必须区别情况、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分类指导。
(二)创新经营,突出特色。由于受经济环境、生活习惯、市场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河南县域保险的发展有别于全国其他地区。因此既要分析总结全国其他地区发展县域保险的先进经验,更要结合河南省情和保险业发展实际,创新经营思路,突出发展县域保险的河南特色,力争在全国范围树立争先创优的河南县域保险发展模式。
(三)全面开花,共同发展。分类既不是分高低,更不是分先后,而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对不同县域保险市场的归类,其目的是寻求不同县域市场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适合当地情况的县域保险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由点及面、由弱到强,最终形成全省各地县域保险共同发展、全面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三、分类方法和指导原则
河南县域保险分类采取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定量指标可以参考近两年当地生产总值(GDP)、机构业务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等。定性指标主要为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乡镇或中心村网点铺设程度、公司对基层网点的管控力度、从业人员诚信展业水平等。
由于我省各县机构主体不同、业务规模不一,仅靠单个或几个分类指标由保险监管机关将全省109个县进行硬性划分,不符合河南县域保险发展的实际。因此,各公司原则上要按照我局确定的以上分类方法,对本公司设立在县域的保险机构进行分类,有条件的公司还可以对农村营销服务部等基层营销网点进行分类,并跟进制定分类指导办法。
根据以上分类方法,通过对河南县域保险市场的细致分析和综合评价,总体上看,我省县域保险市场可以分为三类。将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县域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归为第一类;将经济条件中等、县域市场已初具规模的归为第二类;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县域市场仍处于初级培育阶段的归为第三类。
分类指导的核心是促发展。对不同类型的县域保险市场,我局确定了不同的分类指导原则。对第一类县域保险市场,采取“稳”的措施,实施“新”的发展战略,要求当地县域保险机构以创新经营为重点,率先发展、稳定发展、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强网点规范化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在基层网点达到公司化标准之后可以依照有关程序升级为支公司;二是要加强客户服务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县域特点、易被群众接受、行之有效的农村客户服务体系;三是要加强营销员培训工作,积极开发专门针对农村营销人员的保险知识培训教材,探索开展分类分层级的教育培训方式,初步建立符合农村人文特点的教育培训体系;四是要加强保险诚信教育,培育保险诚信文化。
对第二类县域保险市场,采取“推”的措施,实施“快”的发展战略,要求当地县域保险机构以规范发展为重点,整合资源、加速崛起、迅速赶超。一是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控制风险点;二是要落实持续教育制度,狠抓持证上岗工作,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营销员平均持证率有明显提高;三是要有效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橱窗、集市庙会等宣传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广泛开展保险宣传工作。
对第三类县域保险市场,采取“帮”的措施,实施“追”的发展战略,要求当地县域保险机构以夯实基础为重点,迎难而上、跨越发展、追赶发展。一是要在市场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加快网点铺设步伐,在允许范围内积极争取上级公司的政策支持;二是要加大增员力度,将当地群众公认、客户放心、个人信誉好的乡村教师、基层干部、复转军人、银行协储员等吸收到县域保险营销队伍,壮大从业力量;三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起步原则发展县域保险,建立健全单证管理、承保理赔登记、内部财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化解风险、防范未然。
四、其他要求
(一)服务大局,整体推进。对县域保险进行分类指导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我省县域保险加快发展、规范发展、持续发展,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年初河南保监局《关于加快县域寿险发展指导意见》的一项具体措施。各公司务必从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分类指导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并依据本分类指导意见对县域保险机构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机构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确定不同的激励重点,从人员配备、费用预算、培训投入等多方面制定不同的倾斜措施,形成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各有特色、整体推进的河南县域保险发展模式。
(二)细分客户,组合产品。各省级保险公司应充分认识我省各地县域经济基础、自然条件、消费习惯等巨大差异性,鼓励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客户,组合销售不同的保险产品。应综合考虑县域保险客户的消费水平、需求特点和缴费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制定差异化的产品组合策略。对县域保险客户,应根据其实际购买力进行细分,如对购买能力低的客户,可以重点销售纯保障性质的短期险组合产品;对购买能力中等的客户,可以重点销售重大疾病、子女教育等组合产品;对购买能力较强的客户,可以重点销售养老险、分红险等具有投资理财功能的组合产品。
(三)稳健经营,持续发展。随着我省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保险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大,有望逐步成为保险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因此,各公司务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将县域保险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正确处理短期奋斗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系。不仅要巩固和发扬我省发展县域保险的已有成绩,更要树立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在依法合规经营的前提下探索加快我省县域保险发展的有效途径。
附件:1、2003年河南省各县(市)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2、2004年河南省各县(市)保费收入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