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免费注册] [使用QQ登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淮安市关于联动化解医患纠纷的意见(中国保监会江苏监管局提供)

  

淮中法[2012]76号

  为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医患纠纷联动调处机制,提高医患纠纷化解成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患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1.明确联动化解医患纠纷的基本原则。市中院、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司法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在化解医患纠纷过程中,应当坚持合法合理、平等自愿、多方参与、密切配合、调解优先的原则,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尊重医疗行业的客观规律,共同推进医患纠纷案件的协调化解,提高医患纠纷案件的化解率,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2.强化人民法院审判、调解和指导职能。针对医患纠纷较多的地区,在医患纠纷调解中心设立专门的医患纠纷巡回法庭,派驻专业法官,减轻当事人讼累。建立“法官联系医院”制度,各基层法院指派一名法官联系所在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医院主动化解医患纠纷提供法律指导。卫生行政部门及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患纠纷案件,需要人民法院协助的,人民法院应当指派民一庭人员指导、协助调解。人民法院在审理医患纠纷案件过程中需要调整医疗鉴定报告所确定的责任比例的,应主动与卫生行政部门沟通。

  3.强化公安机关对医患纠纷调处的保障职能。公安机关加强对医疗机构治安维护与管理,由医疗机构提供办公条件,公安机关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派驻警务室,配备专职民警或由所在地社区民警负责,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与人身安全,对扰乱医疗机构和医患纠纷调解场所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处置,为化解医患纠纷提供安全保障。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医护人员、患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4.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督职能。医疗机构应按照《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采取设立统一投诉窗口、公布投诉电话等形式接受患者投诉,并在显著位置公布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程序以及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等相关机构的职责、地址和联系方式。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处理医患纠纷案件需要咨询、协助时,卫生行政部门应指派专业知识丰富的人员提供技术咨询与支持,必要时可出庭接受咨询、协助调解。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督促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积极预防医疗纠纷,协调专业调解组织做好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配合保监部门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5.强化司法行政部门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司法行政部门应按程序选聘法律素质较高、调解工作经验丰富或具备一定医疗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民调解员从事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大力提高医患纠纷调解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度;进一步规范医患纠纷代理律师及法律工作者的代理行为,依法履行辩护、代理职责,指导当事人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主动做好当事人的释法说明工作,说服当事人自愿接受公正的调解或判决,不支持当事人无理的上诉、申诉、上访或信访。

  6、强化保险行业协会的辅助促调职能。市保险行业协会应引导各财产保险公司,积极开办医疗责任保险,没有开办的财产保险公司要向上级争取政策,早日介入,已经开办医疗责任保险的公司,应认真研究业务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已经发生保险责任内的案件,要积极理赔,及时结案;对有争议的案件,保险协会的“行业合同纠纷调处机构”应积极组织协调,妥善化解矛盾。。

  7.加强医患纠纷案件化解的协调配合。医患纠纷发生后,应当由实施医疗行为的医疗机构和患者先行协商,如协商不成的,告知患者既可以申请卫生行政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反复调解不成的案件,通过巡回法庭及时启动诉调对接程序和诉讼程序。前期调解的卫生行政部门或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及时把医患纠纷调查的卷宗材料提供给法院。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审理需要向卫生行政部门了解情况、提取材料,并在案件审理终结后及时将相关法律文书副本抄送卫生行政部门。

  8.提高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市中院设立医患纠纷审判合议庭,专门负责审理重大医患纠纷案件,做好对下医患纠纷类案业务指导等工作;各基层人民法院应确定相对专人负责审理医患纠纷案件,可指派具有审判资格的法医或邀请有技术职称的人民陪审员参与医患纠纷的审判工作;建立医患纠纷调处专家库,组建由医学、法学专家参加的医患纠纷调处专家库,可以针对重大、疑难纠纷向专家库申请专家咨询,对医患纠纷调处出具意见书,为调解医患纠纷在定性、定责、定赔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提高重大医患纠纷调处的妥当性和公正性。

  9.依法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于医患纠纷调处不成进入诉讼程序,患方申请并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司法行政部门应及时受理、及时立案、及时指派。对于符合诉讼费用减、缓、免条件的患方,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如需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尸体解剖的,鉴定或尸体解剖费用由医患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医疗机构先行垫付,最后由人民法院依法确定。

  10.依法确认医患纠纷调解协议书。医患纠纷经医患双方自行协商或卫生行政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的,自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协议。卫生行政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积极引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制作调解书并送达医患双方,同时报卫生行政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备案。

  11.加强联动化解工作的组织协调。市中院、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司法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共同派员组成全市医患纠纷案件协调联络委员会,负责全市医患纠纷案件化解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沟通协调,在市卫生局下设联络办公室,具体负责医患纠纷化解工作的日常沟通联系、协调配合、信息交流等工作。各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各自处理医患纠纷案件的基本情况,研究解决医患纠纷案件处理中的疑难问题,总结交流经验。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引导正面的法律宣传,提高群众对医患纠纷化解的认可度,使群众在发生医患纠纷时理性选择解决方式。

  12.建立医患纠纷调处的信息沟通制度。医患纠纷案件协调联络委员会成员单位应加强信息沟通,增进理解,对医患纠纷案件联动化解工作定期进行总结,相互通报反馈;各成员单位制定的有关处理医患纠纷的规范性文件,应互相征求意见;市中院每年发布全市医患纠纷审判工作情况报告,对医患纠纷审理中反映出的医疗执业问题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等单位发送司法建议,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建立书面回复制度,反馈处理意见。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淮安市公安局
                                                                                        淮安市司法局
                                                                                        淮安市卫生局
                                                                                        淮安市保险行业协会

                                                                                        二○一二年七月三十日

咨询提问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咨询反馈 进入详细反馈页>>
关于钰弘博 - 联系方式 - 合作机会 - 网站地图 - 官方微博 - 企业平台
Copyright ? 2004-2012 51Train.Com.CN 广州钰弘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79259-1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9号